杨粲墓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墓室在红花岗区深溪镇皇坟嘴山脊上,距市区10公里。这里群山环抱,湘江河三面拥抱皇坟嘴,地势险绝,风景绚丽,是红花岗区有名的游览胜地。
杨粲墓修建于南宋理宗淳佑年间(1241—1252年)。1953年被发现,并于1957年清理发掘保护,因早年被盗,清理时仅获陶瓶、影青瓷碗、残铁三角。带柄铜镜,崇宁重(通)宝等物、另有珍贵铜鼓两只,被定为中国古代南方八大类型铜鼓—遵义型铜鼓的标准型。墓室的主人杨粲夫妇骸骨早已无存,只留一空墓。
杨粲是唐末入居播州的土官杨端只十三世孙,南宋嘉泰年间(1201—1204)袭播州安抚使,执政掌权30余年,其间,支持抗金、平定内乱、扩大领地、推行政治宽简。杨粲墓规模宏大,垒若小山,从前石掘土后显露出墓门,墓室结构为平顶双室,用496块白砂岩条石砌筑,石间密合无痕,以子母扣层层套合固定,总面积64平方米,夫妻合葬双室结构。南室葬杨粲、北室葬其妻,中间有隔墙、但后部有过道相通。两室又分墓门、前室、后室三个部分。棺床置于后室正中,由四条圆雕石龙衬托,两壁及后壁布满精湛雕刻,上有墓主在内的28尊人物造像,雕刻精致、造型精确、栩栩如生,墓主夫妇宝像各居一室,面对墓门,衣冠楚楚,严肃慈祥,两侧文官、女官、武将、侍从、童男童女、贡使、等呈现各司其职之状。除人物外,其余只见满室雕龙刻凤,到处奇花异草、飞禽走兽,还刻有器物、几何图案等等,墓室富丽堂皇,反映了墓主显赫地位。杨粲墓石刻刀法娴熟,线条流畅,比例合度,神形兼备,继承和保留了宋代石刻的艺术风格,被誉为西南石刻艺术宝库。